岁末年终,有人在盘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时指出,目前人类正在历经一个“大变革时代”——科技发展驱动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,持续了千百年的实体物理社会逐步向新兴的虚拟数字社会延伸,整个社会正以跨越式的进化方式改变着我们熟悉的一切。在此背景下,企业的崛起与没落似乎都在转瞬之间,更多人陷入了困顿与迷茫。创业,这是一条很多人在学生时代从没想过的路,肖彬学长也是如此。然而,硕士毕业不过十年,他已是一家市值高达上亿美金公司的掌门人。从TOM集团到“世纪佳缘”,再到掌上先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,肖彬学长一步步走得扎实漂亮。怎样才能在这个“大变革时代”占有一席之地?肖彬学长的职业发展之路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。
与机会相遇
在职场风云中,总有人哀怜自己怀才不遇,祈求命运垂青、机会降临,而在肖彬学长看来,人生中机会太多了,关键看你如何选择。据他自己讲述,在其工作后的短短几年内,便不断有投资人向其抛出橄榄枝,但由于自己较为谨慎保守的性格、喜欢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,他还是选择留在了当时的公司。对于这些过往,肖彬学长看得很淡然:“已经错过就不用后悔了,做好自己当前的选择就是很好的事情。”
当然,能与如此多的机会相遇,肖彬学长绝对有独门秘籍——“第一点是态度,你做任何事情都要投入,不要在乎当前的得失。其实有很多人是公司给多少工资,就做多少事情,而我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,你给多少工资我并不关注,我关注的是自己未来的一个谈判能力,如果我能力增强了,是不可能有低工资的,比如我在TOM的时候,大概一年内就涨了三次工资。所以,先做好自己的事情,其他都是自然而然的;第二点,要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。现在,读书依然是我最常做的事,而且无论对我当前有没有意义,我都愿意去看一看,我相信这对素质的提升是有帮助的。另外,我觉得学习过程分为模仿与创新两个阶段,模仿是创新的基础,也为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;第三点就是自我反省。很多人往往做完一件事或过完这一天就算了,但我每周一定会抽出时间做一个复盘,进行总结和反思。在这个反省过程中,你会发现自己对机会的敏感性越来越强,这对之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。”
组建“兄弟战队”
俗话说:“一个好汉三个帮”,在工作或创业过程中,团队建设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采访中我们得知,每到一个公司,肖彬学长都会以老带新,注重形成工作梯队,保证公司在人才流动情况下的持续发展。而现在与其一起创业的四个人,则是已磨合多年组建而成的“兄弟战队”,在职场上一起摸爬滚打这些年的他们不仅有着较强的抗风险能力,默契程度及对彼此的了解也更深:“在创业过程中,大家的想法不尽相同,肯定会有一些分歧,但即使有时吵架,吵完也就算了,大家都不会心存芥蒂,毕竟这么多年了,都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。”无疑,对于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来说,队友已不仅仅是工作中的得力伙伴,更是彼此的坚定后盾与情感支撑,此何其幸也!
聊到在校大学生,尤其是信息学子的培养,肖彬学长十分赞同母校校训所承载的精神内涵——“知行合一,经世致用”,本科期间,他就曾在长沙一些公司做过实习,因有切身体会,所以他认为贴合专业的实践经历十分有利于拓宽视野,而且对于中南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学来说,找相关专业组成创业团队更具优势。目前已是北京邮电大学和湖南大学研究生课外导师的他,其实一直想为母校做点事,他说:“我一直想跟学校合作,找一个地方,我们出钱租下给学生做些事情。他们可以组建多个团队做一些前期demo的验证,如果能够成功的话,就可以孵化为一个项目;若不能成功,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学习到很多。”他将自己的想法与打算向我们娓娓道来,从他诚挚的话语中,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南精神的传承。
着眼“微创新”
在数字革命的浪潮中,互联网的延伸正倒逼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做出改变,从电子商务、互联网金融到“互联网专车服务”,此趋势似愈演愈烈。在肖彬学长看来,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两点,一是加快了信息流动速度,二是它可以通过信息化来做一些自动化的、更为透明的东西,消除中间环节,直接与最终用户对接,这无疑能够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,也是相对于传统行业的“杀手锏”。在这种大环境下,结合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所产生的创新机会是非常多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肖彬学长特地提到的创新并非是颠覆性的,而是凭借敏锐洞察力所勘察到的“微创新”机会:“比如房地产与互联网结合领域中,‘房多多’做的是O2O模式的住宅营销服务平台,三年之内市值就达到了八亿美金,而我们如果做一个商业街的营销服务平台,其实就是‘微创新’。”他向我们解释道。如此看来,“微创新”所蕴含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。